客服热线:40069869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发出重农强农强烈信号!农业人该如何闯出“致富路”?

   日期:2025-04-16 11:52     浏览:9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再次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这是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对于农业人而言,文件中蕴含了哪些机遇?一起来看一下。

(图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截图)

农业强国的核心目标:

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

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建成农业强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目标的核心在于推动农业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对于涉农群体而言,这意味着未来的农业发展将更加注重科技含量、绿色可持续性和产业链的延伸。

例如,规划强调“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这为涉农群体带来了新的机遇:无论是种植大户、养殖合作社,还是农业科技企业,都可以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的双提升。

科技赋能农业:

涉农群体的“新工具箱”

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数字技术、生物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这对涉农群体而言,意味着未来的农业生产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

例如,通过无人机精准施肥、卫星遥感监测农田、智能温室大棚等技术的应用,农民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此外,规划还鼓励发展智慧农业,支持农民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直接对接市场,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和溢价能力的提升。

对于涉农群体来说,这是一次“科技赋能”的机遇。无论是传统农民还是新农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应用新技术,实现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的转型。

绿色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规划将绿色发展作为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的农业发展模式。这对涉农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规划鼓励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对于农民来说,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采用生物防治、农家肥等绿色种植方式,生产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健康农产品。同时,绿色农业的发展也为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体验等新业态提供了发展空间。

乡村产业融合:

涉农群体的“致富新路径”

规划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新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这对涉农群体来说,意味着未来的农业发展不再是单一的种植或养殖,而是可以与旅游、文化、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

例如,农民可以通过发展农旅结合的模式,将农田变成“网红景点”,吸引城市游客前来体验田园生活;也可以通过深加工农产品,打造自主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这些新业态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带动乡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涉农群体的行动指南: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作为新时代的涉农从业者,我们既是规划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作为深耕农业十余年的农业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惠农网始终致力于为涉农群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数字化服务,与涉农群体共成长。让我们以规划为指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共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1、拥抱数字化转型:积极参加培训,比如惠农网AI助农行动培训,学习新技术,提升数字化应用技能,成为适应未来农业发展的“新农人”;借助惠农网等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

2、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生产中注重环境保护,探索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善用惠农网AI专家“惠小农”,随时随地解决种养难题,提升生产效率与可持续性。

3、升级产业链:尝试发展农旅融合、农产品深加工等新业态提升产业附加值;借助惠农大数据等,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指挥调度、预警预报、产品安全追溯等方面的数据支撑能力,驱动产业链升级。

点击下方文字即可阅读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