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水稻缺锌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水稻缺锌,先在下部叶片中脉区出现褪绿黄白斑,上生红褐色斑点和不规则斑块,后逐渐扩大呈红褐色条斑,自叶尖向下变红褐色干枯,并自下叶向上叶依次出现。病株出叶速度缓慢,新叶短而窄小,叶色较淡,特别是基部中脉附近褪成黄白色。重病植株叶枕距缩短或错位,明显矮化丛生,很少分蘖,田间常表现参差不齐。根系老朽,呈褐色。
在缺锌稻田施用锌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和改善品质的作用。但施用锌肥的科学性很强。不合理的施用,不但浪费肥料,还可能导致减产。因此,稻田施锌肥要掌握以下技术要求:
1.只能在缺锌稻田施用。适宜水稻生长的土壤中有效锌的临界指标为0.5mg/kg,低于这一指标时,施用锌肥效果好。一般石灰性土壤富含钙质,PH值较高,有效锌易与碳酸盐或氢氧根结合生成碳酸锌或氢氧化锌沉淀而变为无效,故往往缺锌;还原作用强的稻田容易缺锌;长期大量施用氮、磷化肥的稻田,有效锌也会降低。以上类型稻田应增施锌肥。
2.要适量施用。稻田施用锌肥大多选用硫酸锌,一般每亩施1~1.5kg。由于锌肥有明显的后效作用,头季施用的锌肥对下季水稻仍有增产效果,所以锌肥不必年年施用,一般2~3年施用l次。
3.锌肥要早施。秧田施锌肥,利用率高,效果好。既可基施,也可喷施。大田施用锌肥最好在耙田时施下。
4.施用要均匀。为使锌肥撒施均匀,可将锌肥与生理酸性肥料混合施用。但是锌肥不宜与磷肥混施,以免生成水稻难以吸收利用的磷酸锌而降低肥效。
5.叶面喷施浓度要适宜。把锌肥作叶面肥喷施是追肥的主要方法,适宜的浓度为0.1%~0.2%的硫酸锌溶液。秧田宜在秧苗3叶期和移栽前3~5天喷用。大田宜在秧苗移栽缓苗后或移栽后10-15天喷用,以连续喷施2~3次为好。
有不少地方的水稻发生恶苗病,现将该病的发生特点、侵染途径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恶苗病从水稻苗期至抽穗期均会发生,以分蘖期发生最多,种子带菌是主要的侵染源,其次是病稻草。播种带菌稻种或用有病的稻草覆盖,当稻种萌发时,病菌从芽鞘侵入引起发病。虽然恶苗病能引起再侵染,但病菌主要在前期即水稻芽鞘期侵入,以后侵染健康植株引起稻苗发病的可能性很小。
水稻恶苗病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土壤不带菌,不需要对病田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在播种前用药处理种子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措施。目前登记用于浸种防治恶苗病的药主要有咪鲜胺、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氰烯菌酯、多·福、多·咪·福美双等,其中以咪鲜胺、二硫氰基甲烷及其混配剂最常用。由于多年使用以多菌灵为代表的苯骈咪唑类杀菌剂及其混配剂,导致水稻恶苗病病菌对这类药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同类药剂咪鲜胺也存在潜在的抗药性风险。近年来,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25%氰烯菌酯悬浮剂登记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推荐的浸种浓度为83.3~125毫克/升。该药对水稻恶苗病有良好防效,能有效杀灭已对多菌灵等苯骈咪唑类药产生抗药性的水稻恶苗病病菌。
生产上应先晒种1~3天,选种后开始浸种。一般正常温度条件下浸种48小时,温度偏低时浸种60小时。对育机插秧的水稻种子或易感病品种种子,浸种时,应适当提高浓度。降低温度催芽或浸种不催芽播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稻恶苗病发生。不用病稻草作种子催芽时的覆盖物,集中高温堆沤或烧毁病稻草,可以减少水稻恶苗病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