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历史太过久远,无数的生物都曾经在此繁衍生息。人类也并非一开始就存在于此,而是经过不断的进化才能在地球上长期生存。在此之前地球已经经历了五次生物大灭绝,有很多物种因此消失在地球,因为每一次物种大灭绝都会带走百分之八十左右的生物。
如今科学家已经发现地球或许正在进入第六次物种灭绝,如果那一天来临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
前五次物种大灭绝
生物灭绝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约6200万年一个周期。一般是大规模的集群灭绝或者是一整个分类单元生物的灭绝。
第一次:奥陶纪大灭绝
科学家认为这一次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冷。奥陶纪晚期曾发生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冰期,全球气候变冷,原本繁衍不息的无脊椎动物难逃劫难。不仅如此,在此时期丰富的沿海生物系统被破坏,百分之八十五的物种灭绝于此。
第二次:泥盆纪大灭绝
这一时期物种的灭绝原因和第一次物种灭绝相似。经过周期性的发展,生物多样性在此时期已经增加,尤其是鱼类。除此之外陆生植物、两栖动物以及四组脊椎动物也逐渐发展繁衍。由于气候变冷,原本的海洋生物再次所剩无几。
第三次:二叠纪大灭绝
第三次物种灭绝的原因和之前相反,是因为气温上升而导致,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物种灭绝,百分之九十六的物种都未幸免于难,生态系统也得到了一次大的更新。研究发现这一时期地球发生了大陆漂移,海岸线的减少使一些物种失去生存的空间,更严重的是这一现象带来的系列影响会使大气中氧气含量减少,因为海底的有机质暴露出来,消耗空气中的氧气,这对于很多生物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第四次:三叠纪大灭绝
这一时期的生物灭绝是由于海平面变化带来的海水缺氧,因此灭绝的大部分是海洋生物。但在此时期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开始繁衍生存,例如我们熟知的恐龙,由于它们是陆生动物所以在第四次物种灭绝时所受影响较小。
第五次:白垩纪大灭绝
这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物种灭绝,因为恐龙时代在此终结,所以又称恐龙大灭绝。关于此次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目前支持者最多的就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说。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群体停留于此,哺乳动物以及人类逐步成为这片土地新的主角。
科学家究竟为何觉得地球正在进入第六次物种灭绝?最重要的就是气候原因——全球变暖。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在上述文章我们了解到,除了第五次恐龙灭绝的原因还没有被明确找到以外,其余四次大都是因为气候变化。相信我们经常能听到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报道和它带来的影响。经过几次的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的脚步已经无法阻挡,大量的城市和工厂不断地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汽车在道路上飞驰,与日俱增的还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对环境的影响肉眼可见。
全球气温比工业革命之前已经高出一度多,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例如新闻中经常提到北美洲的极端高温要接近50℃。全球气温上升带来的就是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涨,不仅如此,冰川融化也会释放病毒,给人类和地球都将带来巨大的影响。而物种的消失也没有停止,渡渡鸟、雄性白犀牛、长江白鲟等等,现如今,由于人类的干涉,物种灭绝速度提升2倍,也越来越多的物种处于灭绝边缘。
全球变暖也导致自然界中产生很多奇怪现象。比如“珊瑚白化”现象,虽然珊瑚本身的颜色就是白色,但是由于生活在它表面的微型海藻有着色素所以珊瑚能够呈现出五颜六色是色彩。但最近几十年来这些海藻的数量急剧减少,珊瑚也变得没有血色一般的苍白。原因是这些海藻比较敏感脆弱,海水温度上升后也变得没有以前清澈,失去良好生存环境导致了这些藻类的死亡,此前的几次生物灭绝中都有大量海洋生物遭到重创,无外乎也就是这些细小的原因。
还有就是西伯利亚地区的冻土解冻现象,西伯利亚地区的冻土存在了二十多万年,这片土地一直沉寂于此,但现在研究表明它们正在解冻,很可能就会出现上文提到过的病毒蔓延现象。
人类应该做出怎样的应对措施
我们都了解到地球的物种灭绝是周期性的,对于地球本身来说很正常,但对于人类来说并非如此。我们需要这一片土地来繁衍生息,那么如何才能减缓这一进程或者使其不会产生像前几次一样严重的影响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为了更好地生存我们进入了工业时代也忽略了环境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也逐步认清现实,开始保护自然。首要的就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而缓解全球变暖。不仅要国家做出努力,这是全人类共同的义务,我们都要践行在生活小事中,比如节能减排。
其次就是增加氧气的含量,保护好森林、雨林、湿地这些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植被类型,增加绿化面积,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排放量达到持平的水准,减少温室效应的发生,从而使地球更健康,人类也能与之和谐共处。
结语
综上所述,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可能是地球自身的周期更新。但人类可以通过一些保护措施来减少它对我们的影响而继续生存下去。前几次生物灭绝的原因大部分都来于自然,而这次的原因和人类自身也有很大关系,如果不加以节制继续无情的向地球索取无疑是加速了灭绝的进程。所以,人类应该携手共同保护自然,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世代世代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