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酒文化自古以来就源远流长。在古代,酒又被称之为“醴”,是用谷物瓜果等发酵而成。很多诗人词人更是借着酒意写下了很多的千古名句。李白更是有“酒仙”的美誉。到了现代,酒几乎成为了现代人交朋友的必备之物。大家常常聚会吃饭,皆是“无酒不欢”。
酒的花样也是五花八门的,有白酒,啤酒,红酒等。酒,给人带来精神的放松愉悦的同时,也正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酒的那些事儿。
酒精为啥被列为一级致癌物?
早在2007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辖下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将酒精列为了一类致癌物。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都一致证明了常常喝酒会增加患口腔癌,咽喉癌,喉癌和食道癌的风险。如果一个人,每天喝大约50克的酒精,那么他患上癌症的风险将会比不喝酒的人高出二到三倍。除此之外,患乳癌的风险也会比不喝酒的人高出一倍有余。为啥酒精就变成了致癌物了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酒精的成分和酒精进入人体后的整个过程吧。酒精主要成分是乙醇,一种有机化合物。当我们喝了酒之后,酒精进入人体就开始了整个的代谢过程。首先,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下,变成了乙醛。紧接着,又在乙醛脱氢酶的帮助下,变成了乙酸。然后进一步地转化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随着我们的尿液或者汗液排出体外。
当酒精被大量地转化为乙醛,却没有足够的乙醛脱氢酶将它分解成乙酸的时候,乙醇就会游走在我们的细胞中,就会大大的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
人类为啥要喝酒?
关于人类要喝酒的秘密除了酒本身口感佳能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以外,有科学家提出,或许是因为人类完成进化前,饮酒习惯已经被刻进了我们的DNA。为此,在2000年的时候,生物学家罗伯特·达德利提出了一个“醉猴假说”的理论。
“醉猴假说”认为,人类祖先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地球的气候变化带来的食物短缺,在进化的过程中,某个基因发生了异变,人类的身体可以更好的分解酒精。当我们吃了发酵后的食物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能很好地适应。
而那些没有经过基因突变的猴子在吃了发酵的水果或者食物后,更容易出现酒精中毒或者是醉酒的情况。这会大大地降低他们对于食物寻找的诉求,并且把自己陷入危险的境界。
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美国的研究团队发现,人类祖先因为出现能快速代谢酒精的基因是乙醇脱氢酶4(ADH4)。这也为达尔文进化论中提到的适者生存提供了很好的佐证。
关于“醉猴假说”的理论在最近的一次证据上,英国的野外研究机构却发现,非人类的灵长动物黑猩猩也有喜欢喝酒的自然行为。它们会自动地喝含有“酒精”的“饮料”。在大自然中,当一些水果在过分成熟之后,会发酵变成含有“酒精”的饮料。
在2008年的一项无线电项圈和隐藏式摄像机的拍摄研究中发现,马来西亚的懒猴和其他的哺乳动物经常从棕榈树的花蕾中舔食发酵的花蜜。这种发酵后的花蜜的平均含酒精量为0.6%,最高的时候能达到3.8%,这都快赶上淡啤酒的酒精浓度了。然而这些动物们并没有出现任何的醉酒的状态并且它们很乐意去食用。
所以酒精,并不会让这些哺乳动物望而却步,相反它们还很喜欢。这就说明,在进化的过程中,黑猩猩和人类祖先一样,都获得了耐受酒精的能力。无独有偶,在西非几内亚附近的黑猩猩也有这样的行为。它们会偷偷喝椰树上发酵后的含有“酒”的椰汁。
这都很好的应征了,我们人类喝酒的行为,其实早就已经刻进了我们的DNA中了。这种基因的变化可以很好地解释我们为什么骨子里对酒的喜爱。乙醇脱氢酶4(ADH4)的基因编码在消化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代谢掉酒精中的酶。这种蛋白质的特定遗传密码根据不同的物种而定。通过对比18种灵长类动物的序列发现,这种酶的单字母DNA变化使得乙醇代谢增加了40倍。
酒量不好的人经常喝酒是否能练好?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喝酒会出现千杯不醉,可是有些人却是一杯就倒的状态,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通常情况下,我们评判一个人的酒量好不好是从两个方面来判断的,自身身体对于酒精的代谢程度和对酒精的心理忍受能力。
对于酒精的代谢这块属于天生的。这样的人他们肝脏中乙醛脱氢酶的含量较高。当他们喝完酒之后,酒精可以快速地代谢掉。可是有些人发现,当你喝酒越喝越多的时候,你的酒量也慢慢变好了。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二个方面,其实是因为你对于酒精的心里忍受能力增加了。常常喝酒让身体有了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对于酒精就变得没有那么敏感了。
所以慢慢的,就变得越来越能喝了,这并不是身体里的解酒酶增加了。
小结
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的生长环境,在人体的不断进化中,我们发现体内自带的DNA让我们天生对于酒精有着一种自然的渴望。可是,酒多伤身真的也是事实。当然,酒中的有些成分对我们的身体还是有益的。比如适量的红酒也可以帮助女性养颜美容降低血脂等。所以,敬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