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统计,位于青藏高原的纳木错湖,从2005年开始以每年水位上升20cm到30cm的惊人速度增长,同时湖泊面积也剧增,而其它湖泊也出现此种现象。
那么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剧增有何影响呢?
青藏高原的湖泊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有着“世界屋脊”之称。青藏高原东西南北跨度大,总面积达到250万平方千米,而青藏高原湖泊数量也是众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多达1500余个,主要以咸水湖为主,青藏高原上大的湖泊面积可达数千平方公里,比如青海湖,其面积更是达到4500多平方公里。小的也是只有几百甚至几十平方米的湖泊,青藏高原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便有1000余个。
色林错湖面积增加最剧烈,其面积超过了纳木错湖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仅次于青海湖。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多数都是内陆湖,也就是咸水湖。咸水湖只有径流流入湖中,但是不会流出,进来的水只能通过蒸发使水分流失,导致湖中含盐量越来越高,这就是咸水湖形成的原因,而咸水湖的形成时间漫长,周边生物慢慢适应,形成了适应咸水湖的生态系统。
我国的咸水湖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湖底生活着的以盐为生的大量微生物大量聚集,在阳光折射下显得格外美丽。而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青藏高原湖泊面积似乎发生诡异的变化,不仅之前还在萎缩的湖泊面积开始增加,增加速度还很剧烈,大量淡水涌入咸水湖,稀释湖水的含盐度,可能会导致其中的嗜盐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
除了少量湖泊还在萎缩外,青藏高原的大部分湖泊面积都在剧烈增加,这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研究发现这现象已经持续几十年了,并且情况还在不断恶化,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而想要控制势必要先弄清楚其背后的原因。
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剧增的原因
要弄清楚青藏高原湖泊剧增的原因首先要弄明白青藏高原湖泊的形成。青藏高原处于板块边缘,地质活跃,地壳运动造成地表断裂形成坑洼,也就是湖泊。同时青藏高原山脉众多,冰川积雪融化,积水流入坑洼之中,形成了众多湖泊。
研究发现近20年来,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剧烈增长,仅仅20年,湖泊面积就由原本的2.56万平方公里变成了3.23万平方公里,其增长速度让人震惊。全球气候变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熔点是0℃,而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每上升1000米温度约降6.5℃。所以在那些海拔高的地形上温度低于水的熔点时便会形成冰川和积雪。随着气候变暖,这些固态水资源达到熔点以上的温度后就会融化流入湖泊。
而青藏高原的气候变暖速度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也是为何冰川消融速度剧增的原因。造成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加快的原因与印度西南季风加强有关,使青藏高原的降雨量剧增,近10年的降雨量比过去三十年的降雨量还要多。
湖泊变化带来的影响——印度初尝苦果
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剧增,这并不是一件好事,相反这会造成一系列不好的影响。首先其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大量优质草场被淹没,严重影响当地牧民的生活,对当地畜牧业也造成重创,牧区面积大量减少的同时,动物的生存领地也被破坏失去家园。
青藏高原的大多数都是内陆湖泊,属于咸水湖,而冰川融水是淡水,大量淡水注入这些咸水湖导致咸水湖变淡,这对当地早已形成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短短几十年间含盐量急速降低,所处生态系统的生物无法快速适应。而大量冰雪融化也会引起洪涝灾害,特别是雨季来临时更是容易引发大规模洪灾。对于周边国家存在着极大的威胁。
即使是这些水被蓄积起来也是“定时炸弹”,青藏高原位于板块边缘位于地震带,而大规模的水蓄积起来则可能诱发中度或者强度地震。除此之外,研究者发现喜马拉雅山脉融化的冰川中含有有毒物质,被冻了50多年的全氟烷基正在被释放。
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剧增对于包括我国以及周边几个国家都有着巨大的威胁,而其中印度已经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开始初尝苦果。2021年2月7号,印度在建的水电站发生了洪水,经过专家的研究调查,原因是印度北部冰川发生融化引发了此次洪水,直接冲破大坝,造成大坝下游喷涌而去,造成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失踪的悲惨结局。每年雨季印度就会遭受洪水侵袭,而冰雪融化加剧更是直接导致印度将面临更大的洪涝灾害。
而前面提到的有毒物质被释放的直接受害者也是印度,喜马拉雅山脉南部面向印度,冰川融水将直接流入印度。这些悲痛的事实也警醒着我们,印度的事件只是一个开端,如果我们对此坐视不理,不止是印度,全球都会被影响,这不是单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的事情。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事态继续发展下去,咸水湖持续变淡生态系统将被彻底破坏,冰川继续加速融化,从青藏高原发源的径流流量激增,配合降水量增加,所有中下流平原都面临着巨大的洪水灾害,可想而知任由其发展下去的后果有多可怕。
结语
全球变暖一直是热议的话题,气候变暖也是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剧增的主要原因。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印度初尝苦果,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减少碳排放才能缓解全球变暖,所以低碳生活才是最有利于人类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