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以其巨大的海拔高度、独特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著称于世界。
但是,你可曾想到,在200~300百万年以前,青藏高原的自然面貌并非今天这样。那时它只有海拔1000多米,就是喜马拉雅山和高原上的其它山脉,当时也只不过是1500~3000米。受来自印度洋暖润气流影响,温暖湿润的气候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山上林海松涛,山下水草繁茂,群芳争艳,流水潺潺,这幽静的湖光山影吸引了许多飞禽走兽来此定居,就是印度恒河流域的三趾马也不惜千里迁居这里。
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在近200~300百万年以来,青藏高原经过多次差异隆升,形成现今举世瞩目的、海拔达到4,500~5,000米的大高原。
随着强烈隆升,高原气候条件及自然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改变。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形成及存在,就是高原形成过程中自然环境变革的产物。
青藏高原西起帕米尔,东止横断山;北自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山,方圆约200万平方公里,南北跨越近10个纬度。高原之广阔和它与其四周毗邻地区悬殊的海拔高度之差,给它的多年冻土的形成和发育带来了一系列的特点。首先是由于高原南北跨越10个纬度,自南而北气候及其自然因素具有一定的纬向变化。因此,高原冻土也展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高原多次差异抬升,使整个高原面貌呈现出山地、盆地、谷地相间出现的格局。山地、盆地、谷地各自的形成时期、地质结构和组成物质,对冻土发育状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与冻土的纬向变化交织在一起,使高原冻土的纬度地带特征受到破坏与干扰。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峡谷深切,地形相对高差由数百米增加到千米以上。边缘地带冻土的发育及形成,主要受海拔高度因素的控制,更多的表现出高度地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