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淮河入海出路不畅
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有很长的历史时期南流入黄海,甚至袭夺淮河河道入海,淮河泥沙沉积越来越严重。
再加上自然与人为的灾害,流域内山区森林遭到破坏,水土大量流失,干支流堤防残缺不金,使得淮河下游入海出路被淤塞,造成淮河水系素乱,水位拾高,注地积水成湖,下游宜泄不畅,因此经常决口泛滥成灾。
淮河径流入江、入海
二、淮河流域的暴雨
据1470年以来比较完整的洪涝灾情资料记载,淮河流域出现过1593、1866、1916、1921,1931,1950,1954,1968,1975,1987年等大洪水,这些洪水均由暴雨产生。
淮河流域的暴雨主要有两种:一为大范围长历时降雨,如1954年7月及1931年的特大洪水,另一种为范围小,强度大、历时短的台风暴雨如1593年和1975年8月流域西部发生的特大洪水。
淮河2020年洪水
前者降雨范围广,常可笼罩整个流域,历时长达一个月左右,形成洪量大而集中的洪水,给淮河中下游广大地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例如1954年7月1日至27日近一个月内,连降暴雨7次,每次暴雨均从上游向下游移动,几乎笼罩整个流域。又如1931年6月至7月,流域内连续普降暴雨3次,降雨范围包括淮河上游、淮南山区及苏北地区,7月雨量为多年平均的3倍以上。1954、1931年洪水在蚌埠站30天洪水总量达397、396亿立方米。
淮河正阳关段洪水
台风暴雨多出现于7月~8月,暴雨强度大、历时短、发生次数多,特殊年份亦有历时较长、范围较广的。例如,1975年8月4~7日发生在上游洪汝河地区的特大暴雨,最大暴雨中心林庄的最大24小时雨量为1060.3毫米,总雨量达1631·1毫米,相当林庄站多年平均年降雨量。
郭林、油坊山、上蔡等暴雨中心,总雨量亦达1517、1411、847毫米,流域内雨量超过600毫米的范围近1万平方千米,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为国内所罕见。
三、淮河流域的洪水
淮河南岸主要支流
淮河洪水主要来源于正阳关以上的淮河干流及淮南山区,上游及支流洪水涨落迅速,中下游洪水历时长、洪量大,干支流的洪水常交替出现。
建国以来,淮河流域虽然也多次出现大洪水及特大洪水,如1954、1975年的洪水,由于支流上游兴建的大中小型水库对洪水的拦蓄和调节,大大减轻了中下游的洪涉灾害。
四、水利工程不完善
淮河临淮港水利工程
由于水利工程的防洪标准不高,难于低御特大暴雨洪水的袭击,尚需进一步完善各类工程措施,加强气象水文预报,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以避免和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