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危害、来源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国家标准,提出对建筑装修工程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的控制办法。
关键词:甲醛;危害;来源;控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室内装修装饰成为人们提高生活水平、彰显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伴随各种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一张无形的黑网也笼罩下来。这张黑网便是装修后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它不仅伤害人民群众的身体,甚至剥夺生命。甲醛,就是这张黑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危害、来源以及控制进行研究。
一、甲醛的化学特性及危害
甲醛(HCHO)(formaldehyde)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甲醛是一种廉价而实用的化学原料,合成树脂、塑料、橡胶、鞣革、造纸、染料、建筑材料以及消毒等诸多方面均要用到甲醛,常见的防腐剂福尔马林液就是其30%~40%的水溶液。
根据大量文献记载,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致癌等方面。专家特别提醒,有老人、病人、孕妇和儿童的家庭尤其要注意甲醛污染。
1、甲醛对人的呼吸道、眼睛、皮肤有刺激性
现代科学研究标明: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达到0.1 mg/m3时就有异味,人会感到不适;空气中含有0.5mg/m3时就会对眼睛产生刺激反应,引起流泪;0.6 mg/m3则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则可出现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甲醛对人体皮肤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低浓度甲醛能抑制汗腺分泌,使皮肤干燥;当空气中浓度为0.5~10mg/m3时,会引起皮肤肿胀、发红。
2、甲醛对人的神经系统、内脏器官有伤害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生活在甲醛浓度为0.01~3.1mg/m3的人群,有头痛、头晕、失眠症状的人明显多于测不出甲醛的家庭。当甲醛浓度为0.06~0.07mg/m3时,儿童发生气喘病;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当甲醛浓度在0.12~1.2mg/m3时,能致使肝功能、肺功能、免疫功能异常。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体质降低。
3、甲醛有致癌作用
2004年6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第153号“甲醛致癌”公报,正式确定甲醛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已有充分证据可以证明甲醛会导致人类患鼻咽癌和鼻窦癌;另外,甲醛很可能导致白血病。
二、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来源
甲醛在室内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家具、各种粘合剂、涂料、合成织物及室内其它来源。
1、人造板
甲醛因具有较强的粘合性,有加强板材硬度、防虫、防腐功能且价格便宜,所以目前生产人造板使用的粘合剂基本是脲醛树脂胶,其由甲醛与尿素聚合而成。板中残留的和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产品制成的最初数个月,排放甲醛量最高;之后,甲醛慢慢释出,能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通常超过数年,最长释放期可达十几年。另外,由于现在各种板材家具广泛使用,所以新家具也可产生甲醛污染。
2、装饰材料
地毯等合成织物以及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各类装饰材料,如地毯中的粘合剂及贴墙布、粘墙纸、泡沫塑料、胶水、油漆和涂料等。
3、其它来源
燃料燃烧、化工轻工产品(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的使用以及烟叶不完全燃烧和藏书都可释放出甲醛。
根据笔者从事室内环境检测的初步统计,人造板(特别是表面未处理的普通木芯板)以及家具的甲醛释放是形成建筑装修工程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体。同时,合成织物及各类粘合剂释放出来的甲醛污染也不可忽视。
三、甲醛污染的控制标准
为了改善室内环境,保护人民健康,国家制定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详见表1),对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限量作了严格的规定。
表1
注: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
Ⅱ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厅、理发店等。
同时,针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来源,国家也发布了《室内装饰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01)和《室内装饰材料 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4-2001)等标准。
四、有关甲醛的两种片面观点
现在,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意识逐步提高,对装修材料的选择也十分慎重。那么,如果装修中使用的全是“环保建材”,哪还会有甲醛呢?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是十分错误的。
首先,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大小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室内温度。比如:由于季节和气温的不同,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夏季通常比冬季要高。
(2)室内空气的流通量或新风量。
(3)在高温、高湿、负压和高负载条件下,会加大甲醛的散发量。
(4)室内材料的装载度(即每立方米室内空间的甲醛散发材料表面积)。
“环保建材”,并不代表其本身没有污染,而是其污染低于国家规定的限量。根据以上第4点,如果装修中使用的材料量过大,其污染的积累也是惊人的。因此,有专家认为,装修也要遵循一个1:1的规律,假设家居面积为100平方米,使用的材料都为环保的,使用面积也不要超过100平方米。
另外有些同志认为,甲醛是有异味的气体,如果房间里没有什么味道,甲醛就没有超标。这种想法也是片面的。通常,人对甲醛的嗅觉感受阈值为0.06~1.2mg/m3、眼刺激阈值为0.01~1.9 mg/m3。但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嗅觉阈值可高达2.68mg/m3。所以单凭感观,是无法作出准确判断的。即使没有感受到甲醛的刺激,也不能代表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没有超标。
要想知道室内空气中甲醛是否超标,对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同时,只能是具有检测资质的检测部门,严格依据国家标准,对室内空气中甲醛进行检测而出具的正式检测报告才具有权威性。
五、减少、消除甲醛污染的五大步骤
根据对现有各种甲醛污染处理方法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没有一种方法是完美无缺的。笔者在充分参考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体验,向大家推荐减少、消除甲醛污染的五大步骤。
1、控制甲醛源头
a.在装修方案设计时,注意室内环境因素,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承载量,尽量减少含有甲醛的装饰材料的使用量;在选购建筑装饰材料时,按照国家标准,选择无甲醛或低甲醛含量的装修、装饰材料,尤其不可忽视粘合剂、添加剂等有机辅料。比如:普通木芯板,笔者就不赞成在装修中大量使用。一般面积在100m2的房间,使用木芯板尽量不超过10张,且是符合国家室内装饰材料标准的E1级优质木芯板,甚至是达到欧洲E0级或日本Fc0级的无醛板。
b.室内装修后,购买的家具、陈设,要充分考虑其甲醛的含量、释放量。选购家具时,最好选择符合《消费品说明 第6部分:家具》(GB5296.6-2004)的规定,具有正式说明书,明示甲醛的确切释放量且较低的产品。对于有强烈刺激气味、人造板家具未全部封边处理的产品,切勿购买。购买的新家具最好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让家具中的甲醛散发。笔者建议:普通装修工程,家具宜在工程使用前放入室内一段较长时间,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促进家具中的甲醛散发。
2、过程控制
在装修过程中,尽量采用无毒、少毒、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工艺。如使用人造板,其锯口处及表面裸露部分,应涂以涂料或采用其它封闭材料,使其充分固化或封闭,形成稳定的保护层,防止和减少板材内甲醛的散发。另外在装修时,要充分通风,并注意各道工序之间的节奏,减少甲醛在室内、尤其是封闭空间的积聚。
同时,还可以选用一些有效的处理设备、产品,在装修中因地制宜地使用,减少甲醛的释放量。
3、终点控制
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很难完全消除或避免,因此通过稀释、净化等手段实施室内空气质量改善就十分必要。
(1)装修后,不宜立即入住或使用,应开窗、通风一段时间,一般2~3个月,使室内污染空气排出。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加强通风效果,促进甲醛的释放和排出。其间,可在室内种植吊兰、芦荟等植物,吸收室内甲醛,降低甲醛浓度。由于植物在光照下光合作用会加强,释放出更多的氧气,所以可以通过灯光延长照射时间。
(2)根据房间的实际情况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当的方法、技术进行甲醛污染治理。污染程度较低的,可在室内、家具中放置活性碳等吸附剂,但需注意使用方法。污染程度较高的,采用甲醛污染处理设备对室内甲醛进行处理。使用中,注意设备的维护,按要求定期对设备中的有效部分、试剂进行处理或更换。也可选择专业的室内污染治理公司,对室内甲醛进行处理。在此需提醒一点,处理要到达的标准、处理后的检测及检测依据应写入委托处理合同中,检测最好委托与治理公司无关联的第三方进行。
4、系统管理
装修后或对室内环境质量有疑问时,可委托权威的检测结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出具正式的检测报告。此检测最好有两次或更多:第一次,在装修完工、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后进行,了解室内甲醛的污染情况,并分析其来源;第二次,在对甲醛污染进行了处理之后进行,检查处理效果,以便作出下一步的决定。
5、动态控制
由于甲醛的散发时间比较长,新装修房间投入使用后,仍应经常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这是清除室内甲醛的有效方法。在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合理地降低房间的温度、湿度,也有助于降低甲醛浓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