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过电热水器的朋友都知道,尤其是储水式电热水器都需要定期清理,周期最好在半年左右,长期使用不清理内部会附着厚厚一层水垢,除了加热棒结垢影响加热性能,内胆附着水垢保温性能减弱,更严重的是会大大降低水质,也是为什么电热水器长期不清洗使用时会感觉有点皮肤瘙痒,说白了就是大量水垢降低了水质。
为了避免这个尴尬的问题,除了要定期清洗,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解决内胆产生水垢的根源——镁棒。
镁棒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内胆。
其原理用咱们理工男的解释就是阳性牺牲,阴极保护,主动与水中杂质金属离子反应,从而避免内胆被腐蚀。
用点人话来说,镁棒是一个消耗品,并且还很重要,选择不好内胆就会被腐蚀。
二.传统电热水器都有哪些弊端
既然镁棒是一个消耗品,并且还这么重要。咱想想自家的电热水器用了这么久,你们有给它换过镁棒吗?
我也私下也问过几个朋友,他们不约而同表示没有换过,但却都异口同声说,“自己家里用了很久的电热水器和刚买回来时的效果差好远,能明显感觉到加热速度变慢,水质变差等等”。
除此,还吐槽了加热效率低,担心用电安全等等,下面我给大家逐一分析下:
水垢积攒严重
传统的低端电热水器没有阻垢装置,久而久之水垢就会积攒在内胆,虽然可以外置加装阻垢器,但是好一点的牌子都要过百元,首次安装还要改造进水水路,预留阻垢器的位置,后续更换也很考验动手能力,请师傅上门的话长期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少的费用。
图源京东
稍好一点的品牌会配备有阻垢装置,但是属于藏在电热水器里面,属于消耗品的同时消费者看不见也不知道用没用完,不知道何时更换,拆装麻烦,而且内置部件基本要买原厂,麻烦而且价格不便宜,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无论是让师傅上门除垢还是更换阻垢装置,清洁费都是在增加咱们的使用成本,按照半年一清洁,是笔不少的费用。
2.镁棒残渣污染内胆
传统的镁棒属于消耗品,作用在于保护内胆和加热管,但时间用久以后容易被腐蚀,内胆的水会被污染,导致水质不过关。
大家留意下师傅上门清洗时,换下的镁棒,和倒出来带镁渣的水什么样子,大概也能猜到平时的洗澡水是在什么样的内胆里面加热了。
3.加热效率低
传统电热水器一般是单加热管单内胆加热,而且加热管功率不高,再加上有水垢,加热效率就更低了,有时候晚上下班想立刻洗个澡都不行,还得等,有客人来过夜更尴尬,加热慢,得排队等水热了再洗澡。
而新式电热水器很多是单双加热管切换,根据模式和需求半胆,整胆加热,充分满足,加热快,多人使用,节能省电,等多种情况。
4.安全技术
一提到电热水器,最容易让人联系到的就是用电安全。
包括前几年的新闻经常会报道某某地方因电热水器触电身亡等等,但如今随着电热水器技术越趋向成熟,安全事故已经减少非常多了。
但毕竟涉及到用电安全,自家买的热水器自然是越多安全技术是越好的。电热水器常见的有几个安全技术,例如
水电分离:避免水电直接接触,增加不影响导热的绝缘介质
超压保护:防止高水压冲破内胆或者开水时大量热水涌出烫伤,一般采用泄压阀,安全阀避免
干烧保护:避免出现无水干烧损坏机器这种情况,一般是内置测温点检测到急速升温启动断电措施
停水防倒流保护:在进水水压不足的情况,防止内胆水流倒灌,一般采用单向阀,U型管这种措施去避免
接地保护:这个比较好理解了,大家电都是需要接地保护的,因为金属内胆外壳,水流都是导电物质,必须接地避免导电人体。
电热水器的核心安全问题还是用电安全,部分品牌在安全技术方面只有基础的效果,例如接地保护,空气开关等,而出水自动断电,防电墙,漏电提醒等这些功能是不配备的。
在我看来,如今再要买电热水器的话,更应一步到位,毕竟用个十年八年是不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