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6986916

科学上谈”人体美学“

发布日期: 2022-10-14 11:08 浏览:63
核心摘要:究竟怎样的人体可谓美的,不同学科都有对人体美的讨论。从古至今,人们的看法颇有歧义,以至于对人体美的欣赏和定义标准不一。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美学发展史上,关于审美标准一直是个复杂的话题。总体来讲

究竟怎样的人体可谓美的,不同学科都有对人体美的讨论。从古至今,人们的看法颇有歧义,以至于对人体美的欣赏和定义标准不一。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美学发展史上,关于审美标准一直是个复杂的话题。总体来讲, 一种观点认为不存在固定统一的审美标椎,审美评价属于主观精神范畴,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存在绝对的一成不变、千人同一的审美标准。实际上,我们认为, 在审美实践中,之所以对美的衡量、评价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标准,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审美标准的形成和发展,会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文化心理结构和特定对象审美特质的制约,既具有主现性知相对性,又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是绝对性与相对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作为美容医学审美评价基本依据的人体审美标淮,也同样是绝对性与相对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民族、地域、时代、因素的不同,审美评价标淮是不一样的。美的标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民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例如,古埃及时期人们将脸的长度定为中指长的2.5倍为美的标准。 古罗马时期采用身高为基准的原则,脸的长度=身高/8。中国古代有“三停五眼”之说:“三停”是发际点至眉间点、眉同点至鼻下点、鼻下点至颏点,将面部纵向分为3个基本相等的部分。“五眼”是指将面部的宽度在睑裂的水平线上相当于5个睑裂的宽度,即左右外眦至左右耳的间距,两内眦间距及两眼内外眦间距5个部分接近相等[1]。不同学术领域对人体美的认识,说明人体美并非单纯生物形态的体现,而是一种融历史、 文化、医学等诸多因素的审美现象。我们从美学度来剖析人体美,认为人体美是形式美与内蕴美的统一。人类最初探究外在世界的奥秘,从浩淼星空到季节的更替变化,转而把目光投向人类自身,发现人体在构造上的精巧,形式上的对称、和谐,完全是一个“小宇宙”。尼采曾说过“我们的肉体比一切我们所熟悉的人类关系和集体都要精巧和复杂得多。 同这个不仅是闪闪发光的美,而且与栩栩如生的美相比,我们的艺术品是墙上的影子”[2]。

从形式上,关于人体美的标准,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有大致的关于数与和谐的理论。后来,西方学者通过对人体的科学定量研究,发现了人体外在形式的一些规律。通过这些规律,我们可以归纳岀衡量个体的人体形式美的标准,例如对称、符合黄金比例等。对称是符合人体形式美的规律之一。人体的高度对称,也体现了健康的程度。 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才喜欢看那些对称的、规则的图形和那些完美恬静的形象。然而这些简单形状的价值,恰恰又是因为它显示了那些在对抗自然的种种干扰力和破坏力的斗争中占优势的力量时才获得的”[3]。可以看岀, 人体形式上的对称美,除了美学意义,还包含了生物学和医学的意义。关于人体的比例,据测算,人体部位中有许多符合黄金比的结构。如人体躯干 (上至肩、下至臂)宽 0.382, 长0.618;人体长以脐为界,上身0. 382,下身0.618;以生殖器为界,上至脐为0.382.下至膝盖为0.618;另外,如五指并拢后,手的平均宽度与长之比,国人的鼻宽与鼻高之比都接近“黄金比”。尤令人饶有兴趣的是,尽管世界上各民族的皮肤、形体等差异很大,但上述之黄金分割律关系基本都一样[4]。迈克・康宁提出了“容貌美方程式”,即眼宽为同一水平脸宽的3/10,下巴为脸长的1/5,瞳孔中心到眉下缘间距为脸长的1/10,鼻部表面面积小于脸部总面积的5%。 上述比例若差异在5% ,则面部魅力受到影响;若超过10%, 则面部的吸引力大大下降。随着差异的增大,“美”逐渐转化为“丑”或“畸形”。前不久,英国一家著名权威女性时尚网站宣称,新世纪人们将从以下方面来衡量现代女性的健与美:①骨骼发育正常,身体各部分均匀相称。②肤色红润晶莹,充满阳光般的健康色彩与光泽,肌肤有弹性、体态丰满而不肥胖臃肿。③眼睛大而有神,五官端正并与脸形配合协调。④双肩对称、浑圆,微显瘦削,无缩脖或垂肩之感。⑤脊柱从背视成直线,侧视有正常的体形曲线,肩胛骨无翼状隆起和上翻的感觉。⑥胸廓宽厚,胸肌圆隆,乳房丰满而不下垂。⑦腰细而有力,微成圆柱形,臀部呈扁平状。标准的腰围应比胸围细1/3左右。以上结论都是从外在形式上,对人体美做的数量测评。

从内蕴上,美是真和善的升华,人体美也是如此。泰戈尔曾有一句名言:“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只有内蕴和外形的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体美。人体美是生命质量的体现,是健康与生命活力的升华。人体美绝不是病态的、无生命力的美,而是健康、充满朝气的。首先,人体要健康才体现出美,比如面部的皮肤色泽,有无色斑、瘢痕、肤质、皱纹的明显程度。毛发的颜色、疏密、光泽度等都是衡量标准。其次,身体除了自身的肉体,与一般的动物相比,人的肉体是一个人性化的肉体,也是文化生成的。任何一个人的身体都是自然给予的,也就是父母生育的。身体的自然性当然具有动物性、生理性,其至具有物质性。但人身体的动物性在根本上不同于动物的动物性,因此人的身体区别于动物的躯体。不仅知此,人的身体既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换言之,身体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不断得到塑造的。 人自己培育自己的身体,他人也培育了自己的身体,由此身体是不断生成的[5]。 相貌若离开了内容就成了一个没有生命的空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每个人至少有“3个相貌”即:自然相貌、动态相貌及无形相貌。其中,自然相貌即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外表、 长相,是通过后天修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和仿造的;动态相貌是我们通过行为所展示出来的动态体态,通过后天的锻炼和学习塑造,仿造性远不及自然相貌;而无形相貌则是一个人通过修炼提升的更能显示内涵的外在表现,是无法模仿的也是最容易决定其留给别人印象要素[6]。也就是说,一个人无形外貌是客观存在的,也通常是无法仿造的,无形外貌又称气质。气质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也是可以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到别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控制。

文化影响着人的内在气质和审美趣味。这些又由人的外在形象显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相由心生”。一个人可以因为心理因素的改变而引起相貌的改变。这个观点也经过许多国外专家大量的调查研究后证实,即相貌后天的文化因素造成的。人的心情、心念主导着人的身心,身体的其他器官受其支配并相互影响,人体内在的心理状态会通过外在的器官表现出来,并通过时间的累计影响、改变着外在形态。比如阳光、健康、豁达、善良的人,相貌往往堂堂正正、慈眉善目。勤奋、努力、勇于追求的人,外形往往精干而充满活力。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说明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美化一个人的容颜。一个人必须在一生中不断提高要求,以保持良好的形象相貌。

一个人的有形的容貌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手术改变,但是一个人的心理、社会经历、性格、人格等内在、无形的东西也会对外貌的形成产生影响。从美学角度来看,人体美是形式美与内蕴美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网络转载资源,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未核实,本平台仅提供查询服务,如遇侵权、有害信息等,请联系网站管理员QQ通知, 我们将在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下一篇:

洗衣机按键失灵原因分析及修复技巧

上一篇:

冰箱制冷效果差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