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又到了春的时候了。很多人觉得自己睡不够,耽误了工作和学习。于是一种达芬奇睡眠法开始在网上流传。据说达芬奇每4小时睡15次―20分钟,这样一天下来,只需要睡2个小时左右,剩下很多时间去创作,保持充沛的精力。这是真的吗?这种睡眠方法真的可靠吗?
达芬奇睡眠法一直存在争议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达芬奇的睡眠方法是达芬奇提出的。航空总医院呼吸科主任陈乾华说,似乎无法验证达芬奇是否按照这种方法睡觉。
所谓的达芬奇睡眠也被称为多相睡眠或多阶段睡眠,这意味着分离完整的睡眠时间来减少睡眠时间。对于这种睡眠方法,学术界一直在争论,有反对者和支持者。
心理学家伍兹奈克认为,这种方法没有科学依据,因为我们的大脑根本无法适应多次午睡的睡眠模式。脑电波等生理指标的研究表明,我们的生物节律是双相的,而不是多相的,这决定了我们的身体总是倾向于整个睡眠时间。
几年前,意大利著名生理学家克拉胡迪奥·斯塔皮也参考了这种方法,对一名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类似睡眠测试。经测试,受试者的逻辑思维和记忆操作能力完好无损。这说明该法不仅能满足机体代偿功能的需要,还预示着利用人体生理潜能的广阔发展前景。
只是不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受试者是否一如既往地严格按照达芬奇的方法睡觉。
这种方法不适合普通人
航空总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余晓念表示,在特殊时期或短时间内使用这种方法可能是可行的。例如,在战争期间,人们确实可以保持24小时、36小时甚至48小时不眠。但这只是特殊情况下的压力反应,不能正常,不科学、不普遍。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将大大降低。
从浅到深的睡眠需要1―1.5小时,包括快速眼动睡眠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循环更换,而达芬奇睡眠法每次只睡15次―20分钟,从时间上看,大脑根本无法保证深度睡眠。陈乾华认为,如果强制实施这种睡眠方法,只会使人保持睡眠不足,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损害人体的睡眠调节机制。
陈乾华解释说,当我们不能保证一个完整的6时―在8小时的睡眠中,小睡一会儿确实可以缓解疲劳,但持续的睡眠方法并不能达到传说中的有效休息。此外,如果你想用午睡而不是睡眠来增加工作时间,那就超过了损失。关键问题是,这种睡眠方法会破坏人体的昼夜节律,剥夺人们的正常睡眠需求。当人们不能正常睡眠时,会导致身心疲劳、情绪焦虑、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也会影响正常生活。
这种方法可能是心理上可以接受的,但并不意味着生理上可以接受。余晓念指出,如果这种方法是真实的,它也是特殊的,而不是普遍的,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误导。此外,目前的研究和实践还没有发现证据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推广给普通人,普通人也没有必要以健康为代价进行这种不必要的尝试。
也要按规律睡足觉
睡眠是人类的生理现象之一,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和生物节律,听从大脑中生物钟的指示,发展良好的工作和休息规律,过上健康的生活。最理想的状态是:不透支,睡眠充足。余小念一再强调,被动打破睡眠节律的习惯会对精神和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即使现在不感到身体不适,也会有潜在的健康风险,特别是年轻人应该养成有规律、充足的睡眠习惯。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首先,阻碍我们睡眠的头号绊脚石——―手机浏览时间有限。睡前一小时尽量不要使用电子产品。你可以选择听音乐和阅读而不是刷手机。其次,白天锻炼。锻炼不仅有助于我们的健康,还能减轻压力,提高睡眠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睡前3小时不要运动,因为肾上腺素会让你保持清醒。睡前可以做一些慢慢的伸展运动,让身心慢慢平静下来,帮助你更快入睡。最后,把电脑等电子设备搬出卧室。